大揭秘你不知道的吃螃蟹禁忌
目前,正值菊*蟹肥,螃蟹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不过,鲜美的螃蟹并非人人皆宜,如果食用螃蟹不当,极易引发皮肤过敏、心血管病、急性胰腺炎,甚至食物中*等疾病。
案例1
扔了怕浪费吃了伤肠胃
10月8日,家住隆康路的市民王先生从市场买回几只大螃蟹。因为节后刚上班太忙,螃蟹放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才下锅。王先生一连吃了四五只,不久,就觉得腹痛,而且还伴有腹泻,一时无法控制,家医院急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王先生由于食用螃蟹不当,伤了肠胃。“他主要是因为吃了垂死或已死的螃蟹,这些螃蟹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王先生回忆说:“当天蒸螃蟹前,就有几只已经死了,还有几只也不鲜活了,心想这螃蟹不便宜,就没舍得扔,哪知就吃出了问题。”
案例2
男子太贪嘴心血管病复发
家住城区北山坡、50岁的李大哥去年被诊断出患有心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等疾病,当时出院时医生还叮嘱过他,虽然各项指标已基本正常,但饮食一定要清淡。国庆节期间,亲戚送来一大兜螃蟹,勾起了李大哥的馋虫。蟹*是他的 ,当天中午,李大哥就连吃了两个螃蟹,晚上又吃了两个蟹*解馋。
随后几天,李大哥接连与亲友聚会,红烧肉、扒肉等“香的”食物外,螃蟹也没少吃。之后李大哥感觉有点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原本已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压、胆固醇和 三酯均超标。
案例3
吃得大快朵颐哪知引发急性荨麻疹
10月6日,家住城区楠海花园的小邱在家里和要好的大学同学聚会,看到眼下时新的螃蟹上市,就买了30只。当螃蟹端上桌后,小邱和同学立马吃开了,吃完后,桌子上残留着二十多个蟹壳。
晚饭后没多久,小邱身上莫名其妙出现了团状斑块,又痒又烫。奇怪的是,第二天痕迹都没有了。小邱也就没多加在意,以为只是皮肤瘙痒。可后来原先消失的团状斑块又出现了,而且浑身开始无力,伴有腹痛、腹泻及胸闷等症状。家人带医院就诊,经诊断,小邱正是由于吃了大量的螃蟹诱发了急性荨麻疹,针对他的病情,目前正在采用中西医联合脱敏疗法进行治疗。
吃螃蟹该注意哪些相宜和相克
螃蟹不仅好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如果吃螃蟹的时候忽略一些细节,就可能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甚至食物中*的症状。
1
秋季吃蟹有三大好处
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宋先仁告诉记者,螃蟹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养精活血、通经络、补骨添髓、续绝伤、滋肝阴的功效。对于损伤、*疸、淤血、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螃蟹中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宋先仁说,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多半以优质蛋白为主,而这些优质蛋白质中还含有 酸,可增加淋巴细胞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的功效,手术后或受伤人群可以适量多吃螃蟹;其次,适量吃蟹可促进肌体能量平衡,对体内*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以多吃些蟹肉;第三,蟹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 ,这两种维生素具有软化血管和抗衰老的功效。此外,螃蟹中还含有大量的硒,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起到预防肿瘤、抗癌的功效。
2
五类人群不宜吃螃蟹
宋先仁表示:“前面所举的3种病例多是因为食用不当所致。如 个病例中,患者就是因为吃了垂死或已死的螃蟹导致伤了肠胃,病例2中的患者其身体状况并不适合吃螃蟹,病例3则是因为螃蟹吃太多所致。”
据了解,螃蟹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因为其性寒,有五类人群不宜吃螃蟹:(1)患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腹泻、胃痛、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等;(2)肝肾疾病患者,尤其是处于肝炎活动期、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痛风患者;(4)患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5)过敏体质者,尤其是对海产品过敏者。
宋先仁医生说,吃螃蟹时也有很多情况需注意,否则也会引发疾病。“螃蟹一定要吃鲜活的,死蟹就不能吃了,而且要现蒸现吃,不要存放;吃蟹时也不能乱嚼一气,螃蟹的胃、肠、腮含有大量细菌,千万不能食用。另外,蟹肉性寒,不能多吃,脾胃虚寒者尤其应引起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宋先仁说。
3
这些食物与螃蟹相克
宋先仁说,从中医角度来讲,食物之间还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和螃蟹相克的食物就比较多,因此在吃螃蟹的时候千万要注意。
螃蟹与花生仁、香瓜、柿、梨、冰饮不能同食,这些食物与蟹同食,有损于肠胃,易致腹泻。
蟹与泥鳅不能同吃,泥鳅性温补,而蟹性冷利,功能与此相反,故二者不宜同吃。吃时 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不宜多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也不能用啤酒来送蟹,以免引起腹泻。“此外,螃蟹还不可与红薯、南瓜、蜂蜜、橙子、石榴、西红柿、花生、蜗牛、芹菜、柿子、兔肉、荆芥同食,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宋先仁说。
来源:三峡晚报“健康真好”周刊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百癣夏塔热片痘痘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js/6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