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篓卖菜记,台州近20万人都在吃
“椒”傲?
11年前,开在椒江康平路的小背篓还是一家以吃菌菇为主题的饭店。老板徐巧玲经常为食材采购问题发愁,菜场的商贩总是无法保证稳定的品控和实惠的价格。能不能自己开一家食材配送企业?有了这个想法,徐巧玲说干就干。年台州小背篓食品有限公司在万济池菜场附近的小店铺中起家,如今已经成长为从事生鲜食材种养植、加工、检测、合理膳食、配送于一体的集团化生鲜食材供应链管理专业运营商。
十年来,公司深耕食配行业,占地面积扩大近68倍,每年销售额的增长率近20%。一路走来,小背篓不仅实现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民筑起了一条共富路,并且成为民生保障的稳定器之一。
标准化+数字化
守住“食品安全”生命线
早上来到小背篓,可以看到8台厢式冷藏车停放在门口,今日的配送任务已完成,工作人员正在对车厢进行消*。往里走,冬瓜、土豆、洋葱整齐地码在货架上,墙上醒目张贴着“食以安为先,小背篓更用心”的标语。猪肉分割室、蔬菜粗加工室已完成清洗,无垃圾、无异味、无积水。公司配备专业的化验室,大型冷库、恒温保鲜库足有立方米,处处透露着“干净、安全”的信号。
“没有比食品安全更重要的事。”台州小背篓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巧玲每次开会都要强调这句话。据介绍,小背篓有一套规范的标准:下午三点前化验室出具食材样品检测报告,合格后晚上再进行配送;只收购3天内下的蛋,并且保证7天内售出;保质期6个月的大米必须在前2个月售出等等。
严格执行标准的背后是小背篓数字化管理的结果。所有食材进入公司后先上称,产品种类、入库时间、质量等数据立即通过数字化系统上传到电脑终端,并且同步到“浙食链”系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目了然。成立至今小背篓保持食品安全零事故的好成绩。守住“食品安全”生命线也就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年公司成为台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年荣获浙江省中小餐饮行业“最具成长力品牌”。从平方米的店铺发展到洪家平方米左右的新厂房,公司占地面积扩大近68倍。销售额更是稳步提升,每年的增长率近20%,年小背篓公司营业额1亿左右。
目前,小背篓服务范围涉及台州椒江、*岩、路桥、临海、温岭,服务对象包括余家学校、机关、银行等企事业单位,所供人员近20万,每年购销农产品4万余吨。
“基地+农户”“产业+销售”
筑起农民共富路
农产品销路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产业转型,影响着农村发展后劲。作为“食品流通商”,小背篓在台州串起了一条条共富路,一头是农户和农业基地,一头是销路。东塍豆面、小芝米面、白水洋豆腐、*岩茭白、三甲对虾、最新上市的本地芹菜和香乌笋……说起台州的农副产品,徐巧玲如数家珍,“农民种菜很辛苦,只要我们知道有滞销问题,蔬菜质量检测合格,哪怕品相差一些,我们都能帮忙销售。”
本地优先是小背篓一直以来的采购策略。徐巧玲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js/2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