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四性五味

《本草纲目》中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有凉、寒、温、热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选择食物与选择药物一样,要根据四性和五味来进行选择。只有适合自己体质,才能温煦脏腑,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维护健康。

1.食物的四性

不管是食物还是药材其“四性”皆为“寒”“热”“温”“凉”四种。凉性和寒性,温性和热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别。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称为平性。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寒凉性;能减轻和消除寒证的食物属温热性。

①温热食物:温热性的食物多具有温补散寒,壮阳暖胃的作用。适宜寒证或阳气不足之人服食。

常见的温热食物有:生姜、葱白、大蒜、韭菜、南瓜、羊肉、狗肉、荔枝、龙眼、栗子、大枣、核桃仁、鳝鱼、鲢鱼、虾、海参等。

②寒凉食物:寒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的功效。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者食用。常见的寒凉食物有:西瓜、木瓜、梨、甘蔗、荸荠、菱角、绿豆、莲藕、芹菜、冬瓜、黄瓜、苦瓜、丝瓜、白萝卜、海带、鸭肉等。

③平性食物:平性食物大多具有营养保健作用。适宜日常营养保健或者大病初愈后的营补充。

常见的平性食物有:大米、玉米、红薯、芝麻、莲子、花生、黄豆、扁豆、猪肉、蛋、牛奶、胡萝卜、白菜等。

2.食物的“五味”。

“五味”与“四气”一样,也具有阴阳五行的属性。《黄帝内经》中说:“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作用的最早概括。

①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黄帝内经》中说:“辛以润之。”意思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

②甘:能补、能缓、能和,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虚证、身体诸痛,调和药性和中毒解救。

③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肺虚久咳、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症。

④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的含义有三指苦能通泄、苦能降泄、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能坚”的含义有二: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另指坚厚肠胃。有泻火解毒和化湿的作用,多用于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⑤咸:能软、能下,即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来治疗大便秘结、瘰疬痰核、瘿瘤、肿瘤包块等证。

温馨提示:

每种食物对应不同的“性”和“味”,养生时应该结合食物的“性”和“味”,以及自己的体质来食用,否则食之不当,适得其反,请慎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js/22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