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的学问你了解吗中食报大健康产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平均吃畜禽肉类40—75克,这个推荐量既能帮助人们获得肉类中的丰富蛋白质、铁、锌等元素,预防营养不良、贫血缺锌。所以,对于肉类,只要数量不过多,烹调时不用碳烤、烟熏、油炸的方法,烹调后不焦煳、不过咸,就可以安心享受肉类的美味。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膳食中更加注重营养均衡,而如何科学吃肉,则是保证膳食营养的关键之一。肉是人们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类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有些肉类还具有营养优势,如羊肉铁多、生蚝锌多、猪腰硒多,鱼虾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多,有些鱼类还富含EPA和DHA,这些营养成分都对健康有益。但只有吃得健康,才能发挥肉类对身体的好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人每天平均吃水产类40—75克,畜禽肉类40—75克。内脏食物每个月2—3次,每次25克左右(半个鸡蛋那么重)。日常特别要注意限制红肉的摄入总量。早在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发布消息,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而且红肉本身也属于可能致癌食物。红肉被列入可能致癌物,是因为有研究证据表明,吃红肉的量比较大时可能会增加罹患肠癌的危险。然而,和加工肉制品相比,红肉本身并不含有致癌物,也并不是只要吃红肉就促发癌症危险。世界癌症基金会对相关证据的评估是,每周吃不超过克的红肉并不会增加患肠癌的危险,平均到每一天,大约是70多克。所谓加工肉制品,通常指超市销售的各种培根、火腿、灌肠、咸肉、腊肉、熏肉等,无论是中式风味还是西式风味,都属于加工肉制品。其中通常要用盐和亚硝酸钠(或者硝酸钠、硝酸钾等)进行腌渍,产品的颜色是粉红色的。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家庭制作的卤牛肉、酱肘子、红烧肉等,因为不加盐腌渍,也不加入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所以不属于加工肉制品。不过,一些烤肉店和餐馆里的肉,为了延长保质期,增加风味,保持粉红色的颜色,也会加入亚硝酸盐来腌制。加工肉制品因为方便食用,所以常常出现在家庭餐桌上。这类肉制品是不是一口都不能吃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为,火腿、培根、香肠之类,建议只是偶尔食用,比如每个月只有两三次,或者周末、假日、年节时享用一下。而且,它们也要纳入红肉类食物的总量限制。肉是膳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脂肪含量也往往较高,合理的烹调可以让肉既保持营养还能保持美味。清炖一般来说,新鲜鸡肉和牛羊肉下锅前不需要焯烫,但大部分猪肉或者质量不太好的牛羊肉,最好先做焯烫处理。此外,如果只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后烹饪即可,但如果兼要用汤,最好冷水下锅,焯烫时间也要短,去掉血水即可,焯烫完后直接把肉放入铁锅或砂锅当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再加入适当的香辛料,清炖即可。白煮白煮的方法和清炖比较像,但它需要多加水,煮到肉质软烂为止,完全不放油和盐。捞出其中的肉,用酱油或特别配制的调味汁来蘸食。这种方法适合本身脂肪偏高的食材,比如排骨、鸡翅、牛腩等。不过,它对于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是最高的。凉拌把白煮的方法略微改变,肉块切大一些,煮到八成软捞出来,即可凉拌。比如把牛羊肉切成薄片,或者把鸡撕成肉丝,放到大碗里,然后加入各种调味品,做成凉拌菜,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此外,很多人喜欢颜色深、香气浓郁的酱肉,这样的肉类让人比较有食欲,所以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摄入量。而不管是什么肉类,在烹饪时都要尽量少放油,少用煎、烤、炸的烹饪方法,多用蒸、煮、炖、煨等方法来烹调肉类。食用肉类还要注意搭配,要多和粗粮、新鲜蔬菜、菌藻类、豆类等一起吃,例如胡萝卜黑木耳芹菜炒猪肉、鲫鱼豆腐汤,而不是单一的炒猪肉、炸猪排、红烧肉等。(海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cp/22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