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你听到春天的心跳了吗
惊蛰节气到
?“蛰”是指入冬之后,小动物藏入土中、不饮不食。古人认为的“惊蛰”,是指春雷惊醒了这些藏在土中的小动物,真的是这样吗?来看《手绘节气·惊蛰》。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即冬眠;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三候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鹏)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
桃始华,即桃树开始开花,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鹂)鸣
*鹂最早感知到春阳之气,*鹂开始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
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鸠,即今天所讲的布谷鸟。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气候“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惊蛰期间,我国除了西北东北还较为寒冷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都已呈现出芳草泛绿,虫飞蝶舞的春日景象。春雷响起,大地回春,但此时还有可能会出现乍暖还寒的现象。
惊蛰习俗惊蛰吃梨
在惊蛰节气,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关于“惊蛰吃梨”的说法,有好几种由来:
1、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2、古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的 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在陕西、山西及苏北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惊蛰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惊蛰养生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要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jz/1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