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管功名工作的神仙文昌帝君

二月初三拜文昌,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文昌本是星宫名,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称“文星”。文昌帝君主管学业、仕途,选举、涨工资、升职、封爵,是读书人的保佑神,也是文人、求功名者最尊奉的神祗。

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年)封梓潼神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于是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

经文中说文昌帝君:“齐太乙之尊,位高南极,德被十方,掌混元之轮回,司仕流之桂禄,考六籍事,收五岳形,历亿千万劫,现九十余化,念念生民,极用其情,是以玉帝授之如意,委行飞鸾,开化 ,显迹天下。”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有关文昌星的说法,《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星经》中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士人学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

文昌,本是星宫名,包括闪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

读书人平日多请文昌神像供奉,以此祈求学业顺畅,让自己智慧开明,增长学问,能够多读多看,事半功倍效率高。单位员工祈求仕途中多逢贵人少遇小人,仕途顺利;文化行业从业者多供奉文昌,祈求能够下笔生花,如有神助。古时读书人也爱拜魁星,魁星是文昌帝君的下属,主管科举考试。魁星的形象很有意思,其实就是毛笔成精。以往读书人在考试前,会在拜魁星时,摸一摸神像的头和笔,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亦是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古代的魁星符都是大庙里魁星阁绘制的,符的使用方法是收到以后随身携带,然后在重要的考试的当天,出门的时在门口烧掉,这样便有神将跟随加持,祈求短时间促进考试运,不受干扰正常发挥自身水平。考试不分场次天数,都烧一张。在古时候,学子们会在考试院门口的一个铜门口焚化魁星符,铜门过去也叫龙门,意喻学子们能够跃过龙门得道。所以恭敬的佩戴魁星符赴考,往往能够得到一些帮助,至少不会被讨债的来影响。

1、以香火作为沟通天界神仙的媒介,并诚心诵读文昌经书《文昌孝经》《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文昌宝忏》;

2、祈福仕途高升的人也可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到文昌庙,供奉鲜花、水果、茶食、点心等供品。儿童如果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亦可供奉文昌帝君,在供奉之时,可选用供品“葱”(象征聪明)、“芹菜”(代表勤奋好学)、“肉粽”(代表高中状元);

3、如果选用以上两种方法,必须虔诚并坚持,效果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若从个人八字文昌星入手,根据自身日元针对性增旺,则效果会比较明显,比如 的摆件“文昌八将”就是按此原理设计而成的。

文昌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不骄帝境。玉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行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弘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联系山凯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修行交流,祈福禳灾请添加道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gx/174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2604号-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