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隔夜菜,枣庄一对七旬老夫妻突发中风
吃了隔夜饭后,枣庄一对七旬老夫妻上吐下泻。到了晚上,一个躺在床上浑身动不了,一个谁都不认识,医院经检查发现双双中风。
今年78岁的赵老太和79岁的老伴家住薛城区邹坞镇,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约两周前,老人家的儿女们回家看望二老,乐得合不拢嘴的赵奶奶一高兴就张罗了一大桌子饭菜。待儿女走后,一向勤俭节约的老人舍不得将桌上的红烧鱼、芹菜炒肉丝、卤猪蹄等剩菜倒掉,全部都收进了冰箱里。
第二天早上,赵奶奶从冰箱拿出红烧鱼和银耳莲子汤两盘剩菜当早餐,只将其中的银耳莲子汤热了热,就和王爷爷一起吃了起来。没想到吃完后下午老两口上吐下泻,不停地往厕所跑。到了晚上8点,赵老太意识开始不太清晰,完全不认人,其老伴感觉自己半边身体瘫软无力,躺在床上怎么都爬不起来。情急之下,赵老太老伴摸出枕头底下的手机打给儿女,后来老两口被慌张医院。经核磁共振发现,两位老人都是急性脑梗塞。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追问家属得知,3年前,赵老太突发单侧肢体瘫痪被诊断为中风,治疗及时已完全康复;而1年前,其老伴也中过风,右腿一直不利索。薛城区神经内科郑主任指出,这两位老人均曾患有中风史血管本来就有狭窄基础,隔夜剩菜内含有亚硝酸盐,中毒后严重腹泻时水分大量丧失,使老人的身体处于脱水状态,血容量骤降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发生堵塞就会诱发中风。
同时,医生还指出,初夏气温持续走高,最近也是阴雨不断,这样的气候最适合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繁殖,医院门诊每年这个时候因吃隔夜饭菜腹泻脱水的患者都会增加。特别提醒市民,隔夜剩菜会产生亚硝酸盐,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最好不要食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有些隔夜菜储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胺、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现在,城市中冰箱的普及使用,使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亚硝酸盐含量下降,但并不等于把蔬菜放进冰箱就完全可以放心了;时间长了,亚硝酸盐的含量仍然会增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靖亚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isheng.com/qcxg/24700.html